我对婺源最初的印象缘自博友淡然姐姐曾经的一篇婺源游记。文字简洁。最深刻的是那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有徽派建筑,更有绚烂成海浪费的不计成本的油菜花田。我一直向往着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所在,一处可以使身心安然的所在,一处可以使灵魂放牧、栖息的所在。很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橄榄树》里的那浓浓的乡愁,理解了那个散着长长发丝穿行在撒哈拉沙漠的女子那潜藏于心的追寻。于是,我再一次背上空空的行囊,与先生由金陵出发。一路雨。我用手一次次拂去车窗上的水雾,望向窗外的世界。我应该谢谢一路随行的江南雨。整个江南都被随雨飘落的雾霭氤氲其间。远山、碧树,粉墙黛瓦,道边大片的油菜花田,都笼着轻薄的霓裳,“犹抱琵琶半遮面”。使人禁不住轻叹,好一幅刚刚搁笔的江南水墨画卷。
我们的旅游团是住在李坑景区内的,离古村只是几分钟的路程。放下行李,当我们步行至古村口,已是近黄昏,李坑用渐次亮起的红色灯笼迎接我们。光线瞬息黯淡,暮色四合,这座陌生而久远的村落顿时被一种神秘而诡谲的气息笼罩。本想找个溪畔人家品尝一下当地美食的我们,来不及细细品味,也不敢多做停留,便匆匆出了古村。回到宾馆,还是觉得心有不甘,于是决定第二天早晨再进古村,看一看清晨的李坑村。但我不知道天几点能亮,于是把手机闹钟定到四点半。四点半闹铃响了,睁眼看看窗帘外隐隐黝黑的天光,心底竟有些害怕,于是又躺到五点,摸索着换上一套粉灰相间的运动装,背着心爱的微单,出了门。
李坑四面环山,这是“坑”字的由来。而“李”,一说村中以此姓氏居多而得名,又一说李坑为“理坑”原名“理源”。“ 建村于北宋末年,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理源”由此而来。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百度”
雨后的山间,油菜花早已开到酴醾,结满整齐而列的敦实长荚。油菜田趔趄着身子,一副风雨后的样子。虽然来之前一直吵着要看婺源最美的油菜花田,一路南下,金陵香妍,安徽粲然,而江西境内的其他地区一片绚烂,唯婺源山麓溪畔那大片大片的油菜田以一副素洁、恬淡的眉眼待我。小小的失意后,亦安然。花落花开自有时,一切自然而已。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小路上。清露欲滴,空气清沁。山间的天光依然被清晨的雾霭腌渍着。忽然,一位牧牛老人和三两头牛的身影出现在五十米外的阡陌间。再细看时,老人和牛却已消隐于雾中,只见文昌阁静默的影子。等我问候过村口的那棵古樟,问候过湍急的溪流,踏上李坑那条用大块青石板铺就的小街时,脚步开始放慢,再放慢,轻点,再轻点...不知是怕扰了古村的一枕清梦抑或自己正一点点踏入一个久远的梦境?此时的古村,游船静静的泊着,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层层叠叠的倒映在清可鉴人的水面上,与晨光一起微微荡漾,与古村不老的传说一起徜徉。溪畔的条石上,一位老人在用一只黑色的木桶打水。古村人家皆枕水而居,中间横一片竹筏,作为通道。虽然沿街的人家做起了小买卖,但他们依然居住在老屋里。数百年后,有“徽骆驼”之美誉的徽州人依然在做着大大小小的生意,只是是否能继续曾经的辉煌?只有斑驳的墙面似历史无言的诉说...心正驰,先生打来电话,让赶紧回去吃早饭,因为第二天的行程是据此不远的三清山。
第三天的清晨,依然在五点半下楼,有香樟横窗,有鸟雀啁啾,能和这古村落从亘古中一起醒来一起迎接属于生命的第一缕曙光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同样的时间与地点,我再一次邂逅灰衣老人和他的牛。又可以静静的一个人在古村中徜徉。这一次,我轻轻转进了深巷,而巷口沿街人家的粉色月季开得正艳。大抵因为经年多雨潮湿的缘故,即使是用作菜园矮墙的青砖亦印满苔痕,润湿,幽绿,使人凝神。不觉中,竟穿巷而出,这才发现为什么一直有水声萦回于耳畔,原来是一条溪流在老屋后奔涌而去。溪畔的青石上放了一桶要洗的衣服,却不见浣衣人。随意再踏入一条古巷,一缕炊烟由古村人家墙上凿出的一个直径很小的的墙洞中汩汩涌出,袅袅而向古村上空。继续走,看到这户人家的屋前停着一辆摩托车,上面撑着蓝色遮阳伞。那一抹蓝与老屋沧桑的容颜形成了对比。而在老屋的门楣上一个大大的“喜”字颜色尚鲜。这时,一条黄色小狗,从我身边走过,进了这处老屋半掩的有些黝黑的门扉。却并不进去,从门后探出小脑袋,远远地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等我举起相机,小狗的身影竟然不见了,原来它跑进了人家。一会小脑袋又从门后探出,却对着我狂吠起来。我笑了笑赶紧转过身去,原路返回...
返回金陵的路上,我透过车窗,深深凝望着窗外的世界。一叠深绿,一叠浅黄,一叠浅绿,不知是树还是花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湖面,那么静美的一幅画面,让你只想屏住呼吸,再贪婪的咽下一抹绿色。而不论晓起、江湾抑或是婺源的其他古村落,皆依山傍水,真是使人疑入桃源深处。不外乎,当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传世名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评论